:::

校園鳥類

本網頁的照片與資訊皆由本校退休教師蕭木吉老師拍攝、提供

1.白頭翁

  • 白頭翁
  • 白頭翁2
  • 英名:Chinese Bulbul(學名:Pycnonotus sinensis)
  • 體長約18cm,全省普遍的留鳥。
  • 體背為橄欖綠色,體下部偏白色,黑色頭部後方有塊大白斑,很像老人家的白頭髮,故稱為「白頭翁」,台語俗稱「白頭殼仔」。
  • 本種適應能力強,校園內到處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,與麻雀、
  • 綠繡眼並稱為 「城市三寶」。
  • 喜成群出現,性喧鬧好動,叫聲嘹亮多變化,常叫著 「巧克力、巧克力」,算是蠻貪吃的一種鳥。

2.麻雀

  • 麻雀
  • 英名:Tree Sparrow(學名:Passer montanus)
  • 體長約 14cm,全省最普遍的留鳥。
  • 本種是最能適應人類生活環境的鳥,也是都市人最容易看見的一種鳥,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叫出它的名稱。與白頭翁、綠繡眼並稱為 「城市三寶」。
  • 喜群居,常成群在公園、農地活動,尤其在稻作收割後,常有數百隻聚集在稻田或曬穀場啄食遺落的稻穀,以致遭人們誤以為是專食榖類的害鳥。
  • 其實麻雀只在冬天至翌年 4 月間會吃榖粒,其餘季節則以動物性食物為主。每年 3-7 月繁殖期更需要捕食大量昆蟲,餵食幼雛,事實上它們反而是自然界清除蟲害的高手呢。

3.綠繡眼

  • 綠繡眼
  • 英名:Chinese white Eye(學名:Zosterops japonica)
  • 體長約 11cm,全省普遍的留鳥。
  • 體型小巧可愛,全身羽色呈鮮橄欖綠色調,眼睛周圍有明顯的白色眼圈,一眼即可認出,這也是 「綠繡眼」 名稱的由來,鄉下則俗稱為 「青笛仔」。與麻雀、白頭翁並稱為 「城市三寶」。
  • 在校園內到處可見其蹤影,經常整群跳來跳去,在樹叢枝葉間穿梭覓食漿果、小蟲或倒懸吸吮花蜜,姿態俏皮可愛。
  • 移棲時,飛行速度快,並常發出清脆的 「唧伊–唧伊–」 甜美叫聲。

4.大捲尾

  • 大捲尾
  • 英名:Black Drongo(學名:Dicrurus macrocercus)
  • 體長約 28cm,普遍的留鳥,為台灣特有亞種。
  • 喜停棲在電線、枯枝、或竹籬上,並發出粗啞短促之 「卡、卡、卡—」,或似台語的 「咬酒、咬酒、去咬酒」 之鳴聲。
  • 性凶猛,攻擊性強,常追擊闖入其領域範圍之鳥類,即使如大冠鷲、紅隼、黑鳶等猛禽,也照追不誤,因而又被暱稱為鳥類的 「空中警察」。
  • 在校園內的操場附近,常可看到它們穿梭覓食的景象。尤其是喜歡站在足球門的欄杆上,等待飛蟲經過,好像是要擔當守門員的重任


5.五色鳥

  • 五色鳥
  • 英名:Muller’s Barbet(學名:Megalaima oorti)
  • 體長約 20cm,全省普遍的留鳥。
  • 體型圓胖,體色以翠綠色為主,頭部由紅、黃、青、綠、黑等五種顏色組成,非常鮮豔好看,所以稱為 「五色鳥」。不過它的叫聲單調有如和尚敲木魚的敲擊聲「嘓、嘓、嘓……」,很遠就可以聽見,所以有人戲稱它為 「和尚鳥」。
  • 五色鳥的體色在綠色的枝葉間,保護色甚佳,不容易被發現。還好它的叫聲特別而且持久,又不善於飛行,因此容易循聲找到它的身影。
  • 在校園內只有在春、夏繁殖期間容易循聲找到它的蹤影,秋、冬季節因為不喜歡叫,就很難找到它了。

6.家燕

  • 家燕
  • 英名:Barn Swallow(學名:Hirundo rustica)
  • 體長約 18cm,全省普遍的過境鳥與留鳥。
  • 身上穿著具有藍黑色光澤的 「燕尾服」,暗紅色的喉部還圍著一條黑色的小圍巾,一副帥氣十足的打扮,是平原、郊野間最為常見的燕子。
  • 喜歡成群在空中穿梭迴旋,追逐飛蟲,偶而低空飛掠水面喝水,飛技高超,令人讚賞。
  • 在校園內的操場上空,常見其優美的飛姿,來回穿梭。甚至在大直街上也常見到它們排排站在電線上呢喃燕語,有時在住家騎樓屋簷下,也可見到它們在以泥塊為巢材的巢穴內撫育幼雛,親情表露,值得親子一同佇足欣賞。

7.紅尾伯勞

  • 紅尾伯勞
  • 英名:Brown Shrike(學名:Lanius cristatus)
  • 體長約 18cm,每年 9 月至翌年 5 月普遍過境鳥與冬候鳥。
  • 喜歡站立在樹枝或電線上,尤其是獨立的竹竿頂端,或鐵絲網的刺結上,居高臨下的搜索獵物。常不時的搖動尾巴,甚或打圈,以保持平衡與機動,隨時飛下掠啄小蟲、蜻蜓、或蜥蜴為食。有眝存食物的習性,常把獵物插掛在樹枝分叉上儲存。
  • 每年秋、冬期間,在恆春地區常被大量捕捉,抓來賣 「烤小鳥」,還好這種惡習現在已經慢慢消失,人們已經懂得保育的觀念了。校園內,偶而可以聽到它那粗啞的 「嘎、嘎、嘎….」 叫聲,循聲就很容易可以找到它了。

8.紅鳩

  • 紅鳩
  • 英名:Red Turtle Dove(學名: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)
  • 體長約 22cm,全省普遍的留鳥。
  • 分布於全省的平原、郊野地帶,常可聚集成千上百隻停棲在電線上。
  • 俗稱「紅斑鳩」,是台灣鳩鴿科中體型最小,但數量卻是最多的。
  • 校園內到處可以看見它的身影,尤其是操場附近,最容易看到它們穿梭覓食的景象。
  • 公、母鳥體色有差異,雄鳥全身為美麗的葡萄紅色,雌鳥則是褐色帶淡酒紅色。
  • 飛行時,尾羽感覺比珠頸斑鳩短很多,可以作為飛行辨識依據。

9.珠頸斑鳩

  • 珠頸斑鳩
  • 英名:Spot-necked Dove(學名:Streptopelia chinensis)
  • 體長約 30cm,普遍的留鳥,也是台灣特有亞種,俗稱斑鳩。
  • 多棲息於村落附近的樹林,一般農耕地。即使都市公園、校園、行道樹林中也常可看見他們的蹤影。
  • 頸側至頸後有一黑色為底,綴以白色斑點的環狀羽斑,是其名稱的由來,也是野外辨識的重要特徵。飛行時,因體型瘦長,尾羽也長,速度又快,整體感覺與一般鴿子不同。
  • 校園內較偏好於荷花池附近活動,操場周圍的樹上也常可看見它們的蹤影。

10.紅嘴黑鵯

  • 紅嘴黑鵯
  • 英名:Black Bulbul(學名: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e)
  • 體長約 24cm,全省普遍的留鳥。
  • 外型和羽色與大捲尾(烏秋)非常類似,俗稱 「紅嘴烏秋」。
  • 全身黑色,只不過嘴及腳的顏色卻是呈鮮紅色,黑中帶紅,顯得非常醒目,這也是紅嘴黑鵯最明顯的特徵。
  • 紅嘴黑鵯在春夏期間,會成對的在校園內到處聒噪地叫著 「小氣鬼、小氣鬼」,有時候卻又會發出像貓的叫聲 「喵、喵」。可是到秋、冬的季節,在校園內卻完全看不到它們的蹤影,因為它們都回到山上度冬去了。

11.小白鷺

  • 小白鷺
  • 英名:Little Egreat(學名:Egretta garzetta)
  • 體長約 61cm,本省分佈最廣,數量最多的鷺科留鳥。
  • 喜歡在平地至低海拔水田、河口、沼澤區活動,常在淺水中漫步輕移。
  • 覓食時常伸長脖子,靜立水中伺機捕食魚類,有時會先以腳在水中攪動,驚嚇四竄的魚、蝦,再伺機捕食。本種全身白色,嘴與腳黑色,但腳趾黃色,是最佳的分辨特徵。
  • 校園內的荷花池,早上或假日人少的時候,偶而可以看見它翩翩的身影,靜立在池邊,伺機捕食池中魚、蝦。

12.夜鷺

  • 夜鷺
  • 夜鷺2
  • 英名:Black-crowned Night Heron(學名:Nycticorax nycticorax)
  • 體長約 58cm,本省普遍留鳥與候鳥,又名「暗光鳥」。
  • 喜歡晝伏夜出,食性廣泛,凡魚、蝦、蛙、昆蟲,到有機垃圾,都是覓食的對象。動作緩慢,常採守候方式覓食。飛行時,喜歡發出像 「呱、呱」 的粗啞喉音,容易辨識。
  • 本種成鳥與亞成鳥體色差異很大,亞成鳥全身以黃褐色為主,密佈褐色縱斑。
  • 夜間常至魚塭,捕食飼養的魚、蝦,造成魚塭主人的困擾。
  • 校園內的荷花池,清晨或黃昏的時候,偶而可以看見它靜立在池邊,伺機捕食池中的魚、蝦。